隨著疫情趨緩,大家也逐漸恢復之前的社交活動與日常娛樂,到電影院享受刺激的聲光饗宴也越來越多人。不曉得大家再買電影票時,會不會在想今天是要看一般的數位版,還是立體電影,或者是IMAX呢?在視聽娛樂中,我們受惠於影像器材的進步,能有各種不同的選擇滿足我們的需求。而在腹腔鏡手術中,手術醫師相當依賴影像系統提供的高畫質影像,以能順利進行手術。目前在肝膽胰手術中,能讓手術醫師有如虎添翼感的影像系統,就是螢光腹腔鏡影像系統以及或立體腹腔鏡影像系統了,至於這兩者的好處就讓我們用最常見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開始談起。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最常見也是最困難 自從1985年開始第一例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至今這項術式已經成為全世界執行最多次的腹腔鏡手術了。雖然經過這麼久,這項手術仍然有一種相當危險的風險必須去避免的:總膽管的損傷。在肝膽胰這一區域,總膽管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將肝臟分泌的膽汁運送到十二指腸。如果總膽管受傷,沒有適當即時處理會發生阻塞性黃疸,長時間下來甚至會產生肝衰竭,病人必須接受換肝手術才能活命!然而在急性發炎的情況下,膽囊附近的組織相當脆弱與水腫,再加上膽管可能會有各式的解剖變異,因此如何在進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時能正確的判斷總膽管的位置,便是手術是否能安全進行的關鍵! 螢光腹腔鏡影像系統,膽道走向無所遁形 特種部隊執行夜間任務時會配備夜視鏡,利用特殊的紅外線感測儀發現敵方的蹤跡;而螢光腹腔鏡影像系統是利用靛氰綠 (Indocyanine green, ICG)這個藥物的特性,能反射出光源的紅外線,再經過影像系統的處理就是我們看到的螢光圖案。靛氰綠流進肝臟後,會藉由膽汁排泄至膽管,因此可以利用此生理與藥物的特性,讓外科醫師能使用螢光腹腔鏡影像系統,幫助判斷總膽管與膽囊管是否有解剖上的變異,搭配上正確的手術技巧,讓總膽管受傷的機會降到最低。 立體腹腔鏡影像系統,讓縫合與止血更容易 由於我們平常已經習慣立體視覺處理生活中大小事情,所以當嘗試閉上一隻眼睛,使用單眼穿針引線是多麽的不容易吧!而在腹腔鏡手術時,外科醫師其實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去適應如何在平面的視覺下進行做立體的手術步驟,尤其當在進行血管的剝離、結紮與縫合時,能夠使用立體腹腔鏡影像系統讓手術醫師看得更清楚,進行複雜的手術時也能降低操作的難度,縮短手術的時間。 在台灣,健保已經保障了絕大多數人的基本醫療品質,然而面對各種不同的自費...